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我不記得上次去銀行柜臺是什么時候了。
以前沒有柜臺是做不了生意的it運維,現在我們通過手機里的銀行APP來做生意。
對于企業來說也是如此。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完成。
IT系統原本是金融業的核心要素。商業模式的轉變對金融企業的IT系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挑戰,需要為客戶提供永不掉線的持續服務。
好消息是,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深刻影響著全球金融業的變革,將其推向智能科技時代。
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個應用程序,它是一種能力
某城商行成立僅十余年,其IT系統經歷了從封閉到開放、從小型計算機到x86、、從傳統架構到云架構的演進。在靈活性和性價比提升的同時,城商行的IT系統日趨復雜,多種架構并存,使得運維業務面臨更大的挑戰。傳統的人工運維模式難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自動化智能化運維成為大勢所趨。
提到人工智能,很多人會想到智能客服、客戶畫像、風險預測。這些都是金融行業典型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但是,對于金融行業來說,人工智能不僅是各種新的應用,更是一種滲透到各種業務中的能力。在金融行業的IT運維中,AI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能力。機器學習用于預測和識別故障,為企業提供智能運維。
智能運維的概念源遠流長,在發展演變過程中不斷被注入新的內涵。目前已經進入智能運維時代3.0。
智能運維1.0的特點是:工具輔助和多人協作。智能運維2.0時代,自動定位輔助決策成為主要特征,主動感知系統故障,自動定位根因,進而輔助決策,快速恢復.
在智能運維3.0時代,主要特點是自動評估和自主決策,如主動評估網絡容量、主動感知應用質量、主動優化網絡性能等。
以AI為核心的智能運維
金融行業一直對IT有著很強的依賴,需要高質量的運維服務作為保障。近年來,金融企業的服務器規模、虛擬化節點、計算和存儲性能成百倍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人工運維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與此同時,金融企業不再滿足于自己提供金融服務it運維,越來越多地進入金融科技領域。這些銀行和保險公司將他們的金融資源與IT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對其他領域的業務開放的新能力。平安科技、招商云創、民生科技應運而生,進一步提高了金融企業對運維服務的要求。
針對金融行業日益增長的需求,華為企業服務重新定義金融“優質服務”——“服務”,致力于構建智能、可靠、安全的金融網絡,幫助金融企業提升運維效率和網絡安全,實現業務“永不掉線”。
華為認為,當前的金融運維體系需要重構,從穩態運維到敏捷運維,再升級到智能化運維。
在9月的華為全連接大會上,華為分享了神農統一運維平臺(I·MOC)的新實踐。華為神農統一運維平臺(I·MOC)匯集了華為30年大規模多云多數據中心運維經驗。依托監管、管理、控制、運營、服務等核心能力,幫助客戶提升快速完成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的轉型過程。
“運維+AI”,賦能網絡自動駕駛
某國有銀行確定了“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化競爭新優勢”的發展戰略。為實施這一戰略,建設“架構領先、管理便捷、智能高效”的骨干網是必然要求。
隨著金融行業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管理的復雜性也在不斷增加。讓網絡更智能、管理更有序,一直是金融企業網絡運維團隊追求的目標。
在9月的 大會上,華為發布了業界首款面向企業市場的“管控分析”一體化自動駕駛網絡管控系統,助力金融企業數據中心網絡實現L3級自動駕駛。
通過向網絡“注入智能”,未來的企業網絡將不僅具有高度的自動化,還具備自我理解業務意圖、自我推薦網絡、自我評估變革風險的智能化能力,以及故障處理的自閉環,從而走向網絡自動駕駛時代,為金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高效運營奠定了基礎。
商業意圖的自我理解:基于華為800+客戶積累的經驗基礎,抽象出意圖模型,細化最小元素,識別意圖。
網絡自推薦:基于AI平臺的智能決策,針對不同業務意圖推薦最優網絡。
變更風險自評估:基于方法的配置平面仿真驗證,基于現有網絡數據的建模和仿真,以及網絡風險和影響的預評估。
故障處理自閉環:基于AI平臺的智能決策,智能推薦網絡故障處理方案,支持故障感知、定位、處理的端到端閉環。
華為在全棧全場景AI、智能數據湖、無縫混合云、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安全可信等領域不斷創新,著力打造數字中國基礎,服務數字化戰略金融企業,滿足智慧金融時代到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