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東風本田每 50 秒推出一輛新車
昨天,東風本田武漢一廠節后復工。上午11時12分,第一節工廠大會電子顯示屏顯示,當時產量為271臺。工作人員吳飛說:“一輛新車下線平均需要50秒,這是滿負荷生產的狀態。”
“這里是東風本田轎車下線的地方。下線的車輛也將在廠區2公里的測試跑道上進行測試,通過檢測后正式出廠,運到4S店出售。”大會一司工人龔長發介紹。
25歲的龔長發從事底盤差速器吊裝以及質量抽檢工作。記者在現場看到,龔長發正在測量后懸架的扭矩。面對一個從產線上待測的后懸架,他拿起一個扭力刻度盤快速插入移動的后懸架左右孔中,然后放下扭力刻度盤,放好測量數據。把它寫在筆記本上。然后他拿起另一個扭矩刻度盤,重復同樣的動作。 “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測量后懸掛螺栓的扭矩值是否在正常范圍內,我一天要測量500多個螺栓,記錄1000多條數據。”龔長發一邊操作一邊介紹。
在湖北IT公司,一位試駕員坐在一輛剛下線的CR-V上,打開和關閉前后燈,然后轉動方向盤左右轉動前輪旁邊的質檢員對他做了個手勢,車輛正常。試駕員隨即啟動汽車,緩緩駛下生產線。
這是工廠在春節復工后生產的混合動力車。 “閉著眼睛買這輛車是不會出錯的。”工廠總三部管理部部長萬斌笑瞇瞇地告訴記者。該車型采用混合動力,高速行駛時自動為混合動力電池模組充電,低速行駛時自動切換至電動模式。一箱油可以跑幾千公里,是普通燃油車油耗的一半,比純電動車還要多。這輛車的續航里程更長。
總裝三賽區IPU班長朱正白負責混合動力電池模組的生產。他介紹,這條生產線是去年4月推出的,為了盡快生產出合格的產品,他們主動提高標準。比如螺栓的一個重要部位,自動檢測裝置已經確認是合格的,但是工人們主動加了一道工序,用扭力扳手重新擰緊螺栓,為了更安全。
東風本田常務副總經理鄭春凱介紹,公司2020年銷量將達到85萬輛,創下公司17年歷史新紀錄。今年1月銷量90136輛,同比增長22.5%,再創歷史新高。今年,公司將進入電動化轉型元年,推出續航里程可達480公里的M-NV純電動汽車。
光谷
長江鯤鵬在沒有開工儀式的情況下工作
2月18日上午8點30分前,春節后第一天上班,位于武漢東湖高新未來科技城的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的數十名員工——科技區武漢服務器維修,都到了。沒有開工儀式,他們只是互相簡短而地道的拜年,就匆匆忙忙上班了。
前臺的背景墻和南側的落地窗之間是技術部的辦公地點。三組人字形辦公桌隔板依次布置,員工坐滿。工作臺一側,一臺搭載華為鯤鵬芯片的商用服務器,運行指示燈閃爍;另一邊,技術人員坐在電腦前努力工作。
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這是為了在自主可控的國產服務器環境下測試適配產品的應用功能和兼容性。目前,智能消防綜合管理平臺等20多個解決方案正在測試驗證中。
等待測試驗證是行業解決方案,有望加入鯤鵬軟硬件生態大家庭;正在逐漸逼近的是鯤鵬在我國計算行業的夢想。因為基于ARM架構的鯤鵬處理器的商用武漢服務器維修,可以促進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云服務、行業應用等鯤鵬產業生態的興起。
2020年9月1日,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開啟了這一朝陽產業。其使命是依托武漢市鯤鵬計算產業發展政策,聯合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產業力量,共同構建開放的鯤鵬軟硬件生態和聯盟,推動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和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等系統遷移到鯤鵬生態,助力武漢數字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心運營4個多月,對接中地數碼、斗魚網絡、同信軟件、大盟數據庫、中科通達、光谷科技等100多家知名企業。 57個解決方案經過測試驗證,覆蓋教育、交通、電力、政府、大型企業、基礎軟件等眾多行業。按照規劃,未來3-5年內,鯤鵬工業學院、長江鯤鵬產業園等項目將陸續落地,推動數千家軟件企業加入鯤鵬生態。
立足武漢,放眼全國。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積極為國內科技型企業和生態合作伙伴提供鯤鵬創新研發、遷移適應、測試驗證、人才培養等相關服務。鯤鵬計算產業的長遠發展將不斷吸引來自硬件設計、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制造、技術培訓、配套服務等各個領域的高端人才,打造源源不斷的產業發展活力和投資。和武漢的就業機會。
據報道,武漢市政府每年安排財政撥款支持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發展,打造產業生態完善、核心領先的鯤鵬計算產業示范區。技術、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強大的產業競爭力,從而提升武漢數字經濟水平,開創中國計算產業新時代。
光谷
Guide 提前復工交付民用訂單
“這份厚重的榮譽讓我們更有動力!” 2月18日,在得知公司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后,高德紅外員工王磊高興地說。
王磊是公司智感科技制造部的裝配工。 2月16日大年初五,她從黃岡老家回到武漢開始工作。
17日,記者在王磊所在的裝配車間看到,寬敞明亮的車間內,綠色的裝配臺依次排列,100多名裝配工人正在有序焊接、組裝各種民用紅外熱成像設備。工作完成后,將光學元件和芯片安裝在相應的接口上。??
“去年底,我司拿下國內多個省市電網巡檢設備采購訂單,目前正在全速工作。”在車間視察的高德紅外智能傳感技術制造部副經理張航告訴記者。疫情防控人體測溫設備訂單是幾年前完成的,現在是電力巡檢用的高性能紅外熱像儀,以及紅外熱像夜視儀等產品出口國外。 .
張航介紹,去年以來,公司民用市場訂單激增,車間基本全年無休,疫情期間沒有休息過一天。今年春節期間,全體員工第五天復工復產。考慮到疫情防控的應急需要,公司還安排部分員工在春節期間留守崗位。
此前,國際知名市場研究公司Yole Dé發布的《2020熱像儀和熱探測器報告》顯示,高德紅外熱像儀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二位。公司相關負責人分析,新冠疫情爆發后,國內外自動人體測溫設備市場需求激增,高德紅外民用市場出貨量猛增,可期今年繼續增長。
經高德紅外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高性能制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它解決了我國在該領域的一系列技術和工藝難題,滿足了航天、深空探測、預警監測等前沿技術的部署需求,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公司將在抓生產的同時,繼續堅持自主研發,不斷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機場
聯合物流
2000輛汽車保障藥品運輸
下午 4:30 左右。 2月20日,在武漢市東西湖區長慶街道九洲通醫藥集團物流有限公司云倉大數據中心,記者看到,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公司2000輛汽車。藥物載體的位置和運輸狀態。
“我們的車輛配備了 GPS,大屏幕上可以顯示駕駛員的詳細信息和駕駛室中的狀態,”湖北 IT 公司董事長戴旭標說。此外,集團各地區物流中心的藥品配送記錄和配送信息也可以通過云倉大數據進行展示。 “春節期間云倉平臺一直在運行,它就像我們物流的大腦,緊急情況下可以隨時調配資源。”戴旭標說。
作為全國送藥“110”,春節期間,湖北IT公司成立了應急小組,各崗位配備應急人員。一旦收到藥品短缺信息,將啟動應急小組,第一時間啟動應急小組。藥物運送到目的地。
于海生是“撤選”區的工作人員,也是應急小組的成員。春節期間,他一直堅守崗位。 “我的老家在河南南陽,去年春節沒回家過年,我們做好藥品安全工作,讓市民過年過得舒心。”于海生說。
春節假期結束后,“拆件選材”區工作恢復正常。身穿藍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員推著智能導覽車,穿梭于藥架之間,根據電腦顯示的藥品位置,獲取顧客訂購的藥品。 4800平方米的揀貨倉庫顯得井然有序。
“春節期間,我們的運輸一直沒有停,哪里需要藥,哪里就送。”戴旭標告訴記者。去年12月1日至今年2月19日,武漢向河北省調撥藥品28530種。 “武漢是九州通藥業集團的藥品集散地,運輸不能斷。”戴旭標說。除了正常運營的2000輛藥品運輸車外,公司還擁有57輛冷鏈配送車,專門用于向全國各地運送COVID-19疫苗。
益海嘉里
最大糧油生產基地供不應求
昨天,位于武漢市東西湖區慈惠街的湖北IT公司,三輛叉車在物流倉庫和裝貨區之間來回穿梭,將伊蒂剛生產的金龍魚食用油排成一列。幾名工人正忙著把油裝上卡車,再過幾個小時,成品油就會送到襄陽市民的餐桌上。
記者走進香油生產車間,濃濃的油香撲鼻而來。在流水線上,一瓶油要經過封蓋、灌裝、自動質檢等步驟。全部合格后轉至一樓倉庫發貨。
為了控制大米加工全過程的質量,預留了檢測室。從大米入廠,到成品大米包裝,每一個環節都進行抽樣檢測。據實驗室負責人介紹,以大米水分檢測為例,將大米磨成粉后,一分鐘內即可得出檢測結果。這些測試指標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整個加工過程。
益海嘉里(武漢)主要生產龍魚米和食用油。是集糧油生產、糧食收儲、運輸為一體的綜合性糧油加工企業。自2002年落戶東西湖區以來,公司已成為武漢市最大的糧油生產基地。
春節期間,千家萬戶團聚吃香飯,這里有160名員工,全方面堅守供應保障。今年1月,公司向武漢及省內周邊市場投放大米、面粉、油約5萬噸,其中大米供應量同比翻番。
公司還儲備了約1.7萬噸成品包裝米粉油,可保證武漢市場半個月的供應。 “我們將根據市場需要隨時啟動應急處理,保障供應。”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春節后,公司正在積極籌備全面復工復產,同時做好返崗員工防疫工作。
“生產設備的維護工作早在多年前就已啟動,以確保生產線啟動時的正常運行。”負責人說。目前,公司所有生產車間均已投入運營。
距廠區9公里,公司二期大米精深加工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到明年6月,年加工能力30萬噸的米糠廠、年加工能力18萬噸的米糠壓榨廠、年加工能力6萬噸的米糠油精煉廠,生物質鍋爐及配套儲能項目將投產。
極木新聞有收集新聞線索的獎品,一旦被接受,將獲得獎勵。請關注微信:24小時新聞熱線:(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