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武漢云”運營管理中心。 (長江日報記者詹松 攝)
作為武漢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基礎,“武漢云”無疑是今年武漢崛起的產業新地標中的耀眼代表。
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開展關于促進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強調要加快建設高速度無處不在、天地合一、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作為武漢市與華為共建的重要新基建,武漢數字化基地“武漢云”自去年11月簽約以來快速建設,并于2018年11月建成并試運行。僅僅三個月。 9月正式上線,率先打造全國首個“城市云”,開創了城市云建設的新模式、新路徑、新速度。
初冬的一個工作日,武漢中央商務區的“武漢云”數字經濟總部大樓內,工程師們在電腦前忙碌著。他們正在為用戶單位進行云技術對接和運維。另一邊,位于光谷未來科技城的“武漢云”機房內,運維人員7×24小時值班,對機房及設備進行檢查,包括溫度、濕度等。機房,設備和空調的運行狀態,機房的環境和照明。 、防洪、防火系統等,無遺漏,無死角。
■ 1,000 人的技術團隊提供 24/7 全天候支持
由“武漢云”公司技術總監介紹,“武漢云”公司和華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除了100多名一線人員外,還有一個由多達 1,300 人組成的支持團隊,提供持續的操作和維護支持。
對于每個云遷移項目,“武漢云”團隊都會安排一名項目經理和兩名運維工程師,確保實時監控云服務系統、云主機資源使用情況、彈性負載均衡ELB、網絡帶寬等。現場及時響應業務需求,確保系統順利遷移。
即使遇到國慶、春節等重大節日資源需求暴漲,也能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今年國慶黃金周,“武漢云”派出兩名運維工程師現場,確保線上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平臺順利運行。用戶服務體驗流暢,保證設備和服務“零事故、零投訴”。
■ 數據本地化凸顯安全優勢
“除了強大的運維能力外,‘武漢云’與其他‘云’相比,還有很大的不同和獨特的優勢。”該負責人表示,“武漢云”可以理解為為中國人民量身定制的云。武漢城市圈和直接服務城市圈,包括為政府各部門和市區提供服務的政務域和新創域,以及服務企業、醫院、學校等單位,支撐武漢965產業領域其機房設備等資源池均位于武漢,數據存儲在本地,與使用非本地服務器、全國用戶甚至私人用戶的公有云相比,在安全性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據悉,今年3月,“武漢云”獲得了公安部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目前正積極申請國家密碼保護評估為標桿項目,并有望成為首批國家密碼保護認證。項目之一。
■ 半數以上的市政部門已上云
在整體技術方面,“武漢云”同樣走在行業前列。它集成了華為最新的云計算、云原生、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能力。云原生升級提升數據上線速度,“武漢云”原生2.0基于邊云協同的架構,打造全棧云原生服務,助力政務在“ “智能彈性”“敏捷迭代”、“多云部署”、“安全可信”等領域的智能升級。
同時,華為與武漢產業投資集團共建的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于2020年9月正式啟用,為建設“武漢云”新創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提供普惠的人工智能算力。 “武漢云”AI應用廠商可以在中心進行算法研發和訓練,將訓練好的模型部署到“武漢云”進行推理,打造本地AI生態系統。
作為武漢市直屬單位的唯一云服務提供商,自9月4日“武漢云”上線以來,各部門加快上云。截至目前,武漢市23個市政府部門和城區,146個應用系統已接入云端,開通云主機1389臺。武漢半數以上直屬部門上云,其中衛健委、醫保局、政經局、房管局、農業農村局等業務量最大交管部門和公安系統正在逐步上云。同時,他們還將與武漢城市圈內的城市打通,打通武漢城市圈信息高速公路。
■ 助力世界舞臺上的智慧城市建設
根據《武漢市加快建設“武漢云”實施方案》,“武漢云”將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和“城市云”發展”,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助力數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經濟的突破性發展。
“‘武漢云’是整個智慧城市建設的高速公路和車輛的關系。只有道路更寬、更智能,車輛才能更快地行駛。‘武漢云’是支撐智慧。是城市建設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
如今,武漢的數字化基地已經鑄就成型,隨著它的不斷鞏固和拓展,也將助力湖北構建場景化、以人為本、綠色智能的“數字社會模式”,構建現代數字化社會。政府以“整體智慧治理”,建設國家數字化發展“生態濕地”。
11月17日,2021全球智慧城市大會在西班牙召開。武漢榮獲2021年度“復興創新”獎,標志著武漢的智慧城市建設得到了世界級平臺的關注和認可。 “武漢云”全面賦能政府管理、惠民服務、城市治理、產業創新、生態宜居等智慧城市5大應用領域,起到了底層支撐作用。
9月4日,“武漢云”開幕式。
百億+產值規模“武漢云”支撐數字產業倒金字塔
“如果說武漢的數字產業是一棵大樹,‘武漢云’就是一棵大樹生長的黑土地。”
在武漢的中央商務區,“武漢云”數字經濟總部大樓拔地而起,京東、順豐、中國平安、神州數碼等20多家生態鏈龍頭企業云集于此。公司簽約入駐。“武漢云”總部區計劃集聚“武漢云”產業鏈300+家企業,形成100億+的云產業規模,賦能各行業智慧城市應用,推動城市治理創新,助力武漢數字化轉型。
除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武漢云”在武漢數字產業發展藍圖中扮演著“1”的重要角色,經濟效益不可估量。
“武漢云”運營負責人介紹,以政務領域為例,“武漢云”的成本值僅占武漢政務信息化的10%,但幾乎支持其他的。 90%。因為“武漢云”相當于一個數字基地,每個單元接入“武漢云”后,還有大量的數據庫、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其他上下游企業,以及生態鏈如云安全、區塊鏈和大數據將可用。制造商自然會聚集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從'1'到'10'到'100'的磁效應”。
作為政務領域的補充,新創領域涉及黨政軍、交通、醫療等八大行業。可直接帶動武漢鯤鵬服務器等國產硬件及相關軟件的銷售武漢數據恢復,盤活云基地上下游。整個數字產業鏈。產業領域以武漢大中型企業和泛政府企業為主,并進一步延伸至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
“數字產業就像一個倒金字塔,層次越高,相關產值和商業附加值越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越大。云是下面的基地,份額不是很大,但很重要。”負責人做了個形象的比喻。
“武漢云”除了打造產業生態圈外,還著力于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作為推動數字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武漢云”成立的武漢數字經濟產業創新聯盟,匯聚了華為、烽火、軟通動力等十余家互聯網和信息化企業。科技領先企業,獲得銀行授信300億元。創新聯盟將共享專家、平臺、數據等資源,探索數字經濟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在“武漢云”首席科學家李德仁的帶領下,借助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武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著力培養和孵化數字科技人才,這將為數字產業的發展提供源泉。恒力。
“今年要打好基礎,明年我們會全力拓展業務。服務武漢,也將賦能武漢城市圈,輻射長江經濟帶。”
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孤島”,政務數據跑在高速公路上
“武漢云”為政企提供云計算服務,讓數據存儲和分析更加密集、高效、安全。以政務域為例,過去每個政務部門都有自己的機房和服務器,就像一個封閉的信息孤島武漢數據恢復,成本高昂。接入“武漢云”后,各委辦局統一標準運作,數據資源可開放復用。
全市醫保系統接入“武漢云”平臺后,系統迭代升級;市衛健委開放資源部署五朵云業務系統,獲得豐富的計算資源;協助政府決策,支持發布市科技局“科技地圖”等創新業務……這些政府部門的業務系統全部集成到“武漢云”中” 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統一指揮。
從掃描健康碼到搶消費券,從查詢社保賬戶到公積金繳存取款,這片無形的云也將市民的日常生活送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讓生活變得觸手可及。
>>>應用場景
■市經信局:
成功確保小微企業成功“搶紅包”
上萬家企業的一萬張補貼券秒殺
今年5-6月,武漢市共發放三輪小微企業服務補貼券,總金額3000萬元。首家云端試點單位武漢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負責發放補貼券。
數千家小微企業通過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申請服務券。在發放補貼券期間,高峰期資源使用量是平時的100多倍。面對如此大流量、高并發的活動需求,“武漢云”專門設計了高效安全的解決方案,運維團隊為活動提供7×24小時優質專屬服務保障。
3次補貼券、3次“秒光”,首次展示“武漢云”海量資源、靈活擴展和穩定可靠的綜合技術服務優勢,為廣大小微提供穩定企業 流暢的業務體驗。
“以前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現在系統放在‘武漢云’上,可以靈活提供定制化服務,企業體驗要好很多。”武漢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此前機房帶寬是固定的。 “武漢云”為本次活動臨時擴頻,解決了傳統模式無法應對瞬時大流量的痛點,為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了解,自3月試運行以來,“武漢云”保障了全市數十個業務系統的高效運行。從數十萬服務的并發到每秒數百臺云主機的下發,從基礎存儲和計算到容器引擎和數據庫在云上的構建,從平臺級的保護到災備系統的構建,都是基于City Cloud的最高技術。和服務標準。
■市發改委:
及時解除系統運行隱患
為武漢“智慧減碳”保駕護航
為加快節能減排低碳技術的進步和普及,引導用能單位采用先進適用的節能低碳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武漢市發改委委托市節能監督中心啟動低碳節能智慧管理體系建設。通過分批重點攻關,重點用能單位子系統接入低碳節能智能管理系統項目。
“武漢云”建成后,為系統建設提供了全力支持和保障。業務運行過程中,“武漢云”對節能監控中心進行7×24不間斷運維,及時發現安全隱患,迅速告知協助解決,確保了安全穩定運行運行低碳節能智能管理系統,并獲得有關部門批準。非常確定。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武漢加大智慧減碳力度,突出“工業智能化、智慧工業化”,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管理等技術。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在線監測,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節能減排減碳項目建設,狠抓重點領域節能減碳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武漢云”的作用不容忽視。
■市農業農村局:
澎湃算力賦能智慧漁政
讓禁漁禁漁再添“技術翅膀”
近日,長江禁漁漁業監管信息系統正式上線運行。長江沿線重點水域設置22個高點監測,配合高空無人機巡航、河面快艇巡查、沿海機動巡查,構建“空中、天空、水岸”立體執法體系“實現長江、漢江中心城區水域全天候全覆蓋。 .
該系統俗稱長江禁漁“天網”工程。依托“武漢云”平臺,實現捕撈監控可視化、執法流程標準化、業務管理協同。有效降低監管執法運行成本,提高執法效率。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確保非法捕撈活動“一目了然、一目了然、一鍵報警、一體成型”。
“好風靠電”,依托“武漢云”高標準的云平臺基礎設施,與全市長江、漢江流域監測系統并聯,采集視頻流進行跨流域監測,依托平臺澎湃的算力和視頻處理能力保障,實現更智能、更精準的水執法管理。
■ 公積金管理中心:
助力業務系統全面升級
用戶服務更優質高效
今年,武漢市住房公積金業務系統全面升級至新2.0版本。新系統整合線上服務渠道,全面介入技術中心,包括線上營業廳、12329呼叫中心、短信平臺、自助服務終端,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統一運營管理。
“武漢云”為公積金2.0業務系統上線提供定制服務。面對上線時間緊迫和多平臺對接需求,“武漢云”快速響應,支持業務系統快速上線,并在上線期間進行重點保障,包括遠程問題處理、在線技術支持、現場問題處理。同時,為保障業務的穩定運行和問題的快速恢復和及時處理,我們為一、二級重大事件提供高端的直線支持服務,包括應急恢復、特質量改進和重大一級和二級事件的產品質量報告。等高端支持服務,安排人員7×24小時上門支持。
在“武漢云”的周密有力保障下,升級后的公積金系統業務辦理更加便捷、智能、高效,客戶群體更加廣泛,辦理渠道更加多元化,助力員工繳納押金。為了更好的服務體驗。
■ 退伍軍人服務中心:
退伍軍人工作網絡建設
在業務高峰期應對海量信息
武漢退役軍人工作網站是武漢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為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集中統一管理而建設的網站。網站為退伍軍人提供一站式服務,讓他們在工作選擇和就業上更加自如。
退役軍人工作網絡建設在“武漢云”上進行。 “武漢云”在網站建設中為退役軍人工作網提供基礎計算資源服務、網絡服務、備份服務和安全服務,為網站全年正常運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在每年武漢退伍軍人網站的政策瀏覽和擇業高峰期,他們都能從容應對,提供實時業務保障。
撰稿:長江日報記者黃穎 通訊員劉景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