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作者|王福嬌出處|界面新聞()
原文鏈接:海航急售文思海輝,印度不惜一切代價拿下中國最大IT外包公司
海航旗下文思海輝出售取得新進展。
3月26日it外包公司,界面新聞獨家獲悉,海航旗下IT外包服務商文思海輝的出售談判進入第三輪競標。第二輪競標,中國銀聯、神州數碼、梧桐樹資本、東軟集團(美國)、Tech(印度)等六家中外機構參與競標。
這一輪競標非常激烈,各方給出的報價在5億到7億美元之間。本輪談判于2018年底開始,預計談判將于今年4月底前結束。
據路透社報道,2018年10月,包括螞蟻金服在內的共計30多家中外機構參與了首輪競標。
經過多輪轉讓和收購,文思海輝的負債率已達到50%左右。上市公司或國有企業很難做出有競爭力的報價,也很難通過重組并購實現并購。海航集團對文思海輝的所有權可以追溯到 2016 年it外包公司,當時它以 6. 75 億美元從黑石集團收購了該公司。
文思海輝在過去兩年一直在融資上苦苦掙扎,這表明海航集團在過去 500 億美元的收購狂潮中積累了大量債務的不利因素。自 2018 年 1 月以來,海航已出售或同意出售價值超過 200 億美元的全球資產。文思海輝是海航為數不多的可出售資產之一。
文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5年,其前身是文思(1995年成立于北京)和海輝軟件(1996年成立于大連),兩者都是軟件外包服務商。2012年8月11日,文思與海輝宣布合并。2013 年 10 月 17 日,文思海輝被黑石集團以 6. 25 億美元收購。2016年,文思海輝再次出售給海航。
資本變動帶來的高負債率并未影響文思海輝的業績。在中國北京、杭州、南京、大連、長沙、武漢、香港、深圳等地共有18個配送中心,美國和歐洲有4個,其他國家有7個。它是中國最廣泛的交付和銷售中心。布局服務提供商。
文思海輝的業務主要分為4個板塊:中國金融服務業務板塊(BG2)、中國高科技及其他非金融行業服務業務板塊(BG3))、亞太服務業務板塊(包括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業務板塊(BG9)和歐美服務業務板塊(BG1))。
中國金融事業部(BG2)服務客戶包括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等監管機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其他政策性銀行;建行等國有銀行;以及保險、證券等其他核心金融客戶。
根據2018年底的消息,海航也曾考慮將文思金融業務分拆上市,但沒有后續。
除了擁有核心客戶群,文思海輝成為競爭激烈的優質資產還有多重因素。在當今背景下,IT服務業作為基礎設施提供商,業務基礎扎實,業務穩定,沒有流行的概念,風險相對較小。服務達到一定規模后,文思海輝專注于服務大客戶。從文思海輝的業務來看,早已脫離了純IT服務外包的概念,純外包業務的占比已經下降到一半左右。
文思海輝正在轉型為一家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咨詢和基于流程的業務。
從整體行業趨勢來看,中國企業正在逐步加大對IT基礎設施的投入。上云已成為企業的共識。在這方面,中國甚至有趕超歐美的趨勢。在這個節骨眼上,幫助企業提升IT化率的服務公司也在興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投標人中,除中資機構外,還有兩家外資機構。據界面新聞報道,印度公司Tech提供有競爭力的報價,試圖為進入中國市場做準備。
但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指引》、《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工作的通知》、《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等法規對信息進行了明確在金融領域。數據安全和外包業務的安全評估要求。
由于文思海輝的客戶包括我國國內各大銀行、核心保險機構、BAT、兩家基礎電信運營商等行業龍頭企業,掌握了這些企業的關鍵業務信息系統、源碼、數據采集等核心安全領域。從信息安全的角度來看,外商能否順利完成競標仍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