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隨著技術和業務的快速發展,當前的企業和組織不得不面對日益復雜的 IT 基礎設施、眾多 IT 廠商的不同服務標準和服務水平、不同時期獨立構建的系統之間的互聯管理、多品牌產品、多區域、多人員的復雜管理,以及IT系統穩定性和速度的平衡管理,給IT系統的穩定高效運行帶來了巨大挑戰。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對IT運維和運營的正確認識,IT運維和管理受到鄙視。許多企業和組織在IT巨額投資背后長期存在低效運營,IT投資的價值難以實現。. “采購重運維”和“重建設輕管理”已成為制約眾多中國企業和組織實現IT能力突破的主要障礙之一。但是,只有通過長期系統化、高效的運維和運營,IT才能實現與業務同步發展,充分發揮其對業務發展的推動作用。
外包運維服務對于企業級IT系統來說并不新鮮,很多運營商都有這樣的服務。用戶完成IT基礎設施的招投標和建設流程后,系統托管在數據中心,由服務商提供7X24小時的基礎運維服務。與云服務相比,傳統IT外包托管服務的內容相對固定,平臺的整體建設通常由客戶決定。在整個系統中,基礎設施之上的應用級運維通常由客戶實施。因此,在整個項目中,主導權大多掌握在用戶自己手中。
相比之下,基于云計算的運維服務則大相徑庭。系統的主導權更多地掌握在服務提供商手中。用戶不需要關心系統的構建方式,只需要根據自己的業務系統關心系統即可。需求,所需的計算和存儲資源,所需的服務水平和可靠性保證,以及您需要支付的費用,都會大大降低客戶自身參與運維的能力,服務商也可以獲得服務深度. 進一步加強。
據湖北IT公司首席技術官王繼奎介紹,惠普每年都會對用戶的IT服務需求進行調查,中國行業用戶對服務的關注度與國外同類企業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國內企業對安全的重視程度將遠高于國外同行,而國外同行對服務水平和質量的重視程度將更高。
“湖北IT公司服務的對象中,有一個服務時間長的大型制造業客戶。在傳統的IT架構下,其服務需求主要集中在軟硬件的配置和相關的維護服務上。在IT之后系統遷移到云環境,支付給惠普的服務費完全基于業務量的增長,服務費標準從傳統的基于IT系統規模和復雜性的模式轉變為完全按需服務模型,即完整的云模型?!?王繼奎介紹。
與本案相對應的另一種運維服務模式是近年來在政務云和中型企業中興起和發展的托管云服務模式。托管云模式下,客戶的IT系統構建在私有云中,但整個系統的部署位置仍然在云服務商提供的公共資源池或獨立空間中,客戶只需支付服務費IT 外包 方法與云服務提供商之間的結算。由于沒有產生直接的商品銷售,因此幾乎所有的收入都來自面向客戶的服務。并對服務提供商提出了更多要求。具備提供云運維服務的能力,需要具備非常高水平的平臺架構、虛擬化管理、安全保護和數據保護,以及客戶業務流程和應用程序的熟悉度。能力。提供傳統服務的集成商需要在相關能力上進行更多的強化,才能勝任云服務商的工作。
錢偉介紹,傳統IT服務在服務水平協議(SLA)領域有不同的標準,而新的云服務SLA將涵蓋所有領域的最高標準,從數據中心、基礎軟件到應用,所有標準必須解決傳統IT環境中不同類型故障的可控綜合保障要求,需要不同類型的服務商共同解決,甚至是各方面的推諉和踢球問題。在他看來,IT行業的產品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改進,如何保證客戶IT環境的先進和高可用的服務質量,
在傳統的 IT 服務中,主要的 SLA 指標包括在線時間、硬件修復時間、響應度等參數。在云計算模式下,IT系統的需求更直接地面向業務和應用的可靠性和連續性。因此,故障對業務的影響已經開始替代傳統的硬件指標,成為云計算模式下客戶服務需求的主要指標。在云計算模型中,運維服務的SLA還包括業務支持和及時響應的水平。與傳統的IT服務相比,這種衡量模式無疑更適合客戶的需求。
據容智聯研發中心總經理莫華介紹,基于用戶的云計算環境,IT服務商提供的服務交付方式將更加便捷、自動化,客戶也可以提供自助服務。整個流程也會變得更加按需,同時對服務質量也會有更高的要求。目前,融智聯的服務標準已通過認證,其支持的眾多專業云服務商已通過標準認證。服務質量和服務標準的競爭成為未來云服務領域的重要市場。競爭點。莫華坦言,服務標準的提高也給自己作為服務商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動力?!翱梢哉f,客戶的需求正在推動我們逐次提高。” 他說。作為工信部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工作組(ITSS)的成員,榮智聯目前負責起草ITSS的《云服務能力等級評價規范》和《IT治理-指標體系規范》,是《中國云服務白皮書》的副主編,榮智聯希望通過這些工作,為未來我國云環境下的IT服務提供標準。
當前的麻煩和未來的機會
在IT服務上云的過程中,無論是運營商還是咨詢服務商都將面臨新的挑戰。對于作為咨詢服務商的服務商來說,云服務模式也將帶來服務商業模式的全面變革。在傳統的咨詢服務中,服務提供商的團隊可以在多個區域的不同用戶中實施相同的方法論,從而產生多重收益,而云計算模式下的服務標準化和產品化則要求咨詢服務提供商能夠整合更多的服務。要以更多資源提供更多創新或更便宜的商業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挑戰與機遇
從傳統 IT 服務轉向云服務提供商的企業將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服務器運維外包,在提供行業解決方案方面,在服務商基于客戶原有架構提供的軟件設計過程中,很多都沒有考慮云計算環境。很多行業的應用不符合云計算的特點,一旦大量訪問就無法應對,而將傳統應用遷移到云環境也需要服務商在前期路線圖設計中付出更多和規劃過程能源。
在將整個IT基礎設施整合到服務中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和阻力仍然來自為服務買單的甲方,以及服務過程中無法回避的運營商。雖然行業決策者會清楚地看到資源共享、降低成本、靈活部署和自動化等好處,但在具體的統籌規劃和統一管理的實施方面,不同行業和地區的用戶仍然存在較大差異。如果不采取實質性措施保證信息系統的高效整合,相關服務項目將難以推進,服務提供者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將面臨更大的困難。曹連宇介紹,曙光' 包頭市的社會管理項目在獲取人口和地理信息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在市長的親自協調下,花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
客戶對服務提供商的信任程度也是提供云服務的另一個主要挑戰。云計算向傳統運營模式的轉變,會讓想要擁有資產甚至有嚴格財務管理制度的客戶產生懷疑。它需要一個認知過程來將更多的預算投入到無形的服務資源中。此外,云計算環境下提供的更全面的服務也將取代原有IT部門的許多工作,造成相關環節的阻力。在推動決策者認識到云環境的可靠性和優勢的同時,通過更好的策略做好應對 IT 阻力的工作。
“在與運營商合作提供云服務的過程中,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運營商作為權威機構服務器運維外包,只注重價格競爭,而忽視了自身的引導作用?!?王景熙說,“從江蘇最早提供云托管服務以來,隨著各省云計算中心的分階段建設完成,云服務的價格很快就會降到原來的一半以下, “而且這種競爭對行業不利。好處是為當地優勢資源和行業提供有針對性的云服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業態。”
惠普王繼奎認為,服務的門檻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整個IT環境的支撐能力,二是整體管理的有效性。此外,未來服務的安全性和服務質量的保障水平也將面臨巨大挑戰。. 傳統服務商提供的是低端服務,如維護、更換備件等,而未來的服務商則需要為整個IT基礎設施中復雜的云混合環境提供管理能力,并充分了解行業應用。更多機會。
隨著云計算給客戶帶來的便利性不斷提高,客戶對自身服務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王繼奎看來,最明顯的一點是對服務響應和執行時間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傳統的 IT 環境中,客戶習慣于幾個月的系統部署周期。隨著隨時增加和擴展服務的能力,對服務的期望和要求也會增加。但同時,由于對服務的重視程度提高,愿意為服務付費的客戶在整個 IT 預算中的比例也會增加,這實際上意味著服務提供商的機會更多。
容智聯莫華表示,在容智聯合作過的行業標桿客戶中,混合云模式越來越普遍?!氨热?,生物工程領域的龍頭企業華大基因,使用私有云構建內部生產系統,但同時也向公眾推出了基于公眾的基因測序服務業務。云?!?莫華說,“在金融領域,物聯網、物聯網等行業,混合云模式越來越普遍,這種復雜的云結構也對服務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
用戶IT系統整體過渡到云環境后,由于云計算自身架構的開放性,用戶IT系統的安全問題將不斷增多,安全即服務也將成為新的市場機遇。服務提供商可以對用戶的網絡和信息內容進行監控和管理,這也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挑戰總是與機遇并存,在向云服務轉移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機遇也擺在服務提供商面前。從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傳統經濟領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也給IT服務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中,客戶希望減少對IT系統等非核心業務的投資,將資源更多地集中在核心領域。這種需求變化也將推動外包服務市場在當前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進一步走強。迅速增加。云計算資源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客戶,在提高效率、減少投資方面效果明顯。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它將創造更多的機會。此外,
如果把云計算看成是一種商業創新方式,而不是技術創新,可以看到它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空間。定義云計算的三個重要特征是交付過程中的最優需求、交付過程中的最低成本以及滿足市場需求的靈活配置。該概念也可以應用于其他行業和領域。在金融、能源、電信等需要向客戶交付資源的行業,在交付過程中也需要優化調度,可以將云計算積累的技術和思維方式轉移到這些行業的管理中。能源云、供應鏈云等一系列新概念創造了新的商機。
“云計算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會在戰略層面改變企業的業務,這需要咨詢顧問不要像以前那樣理解和溝通,而是要把客戶業務和云結合起來,了解云的哪些方面可以使用為。幫助企業獲得利潤。莫華說,“相比傳統的IT系統,云計算所創造的價值體系得到了極大的擴展,更快地獲得更多的價值,而如何體現這種價值,是我們IT服務商新的增值空間。”
站在未來的生態系統中
在IBM王景熙看來,未來的云服務不同于現在的云服務。客戶越來越復雜的云環境,必然會給服務商帶來更深層次的要求。在他看來,未來一兩年,云計算不僅會與銀行等領域深度融合,還會將運營商的基礎能力融入社交渠道模式、政府主導的科技園區等。和高科技園區。在聚集效應的影響下,實現了規?;l展。在這一大趨勢下,未來的企業云平臺將轉型為以行業內一兩家大企業為主導,結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行業云平臺,并基于云服務模式實現自身業務的拓展。. 最終,這些行業的領導者將立足于云計算,成為行業內的云服務提供商。
目前,行業用戶對云服務的需求已逐漸從以硬件為主導的成本控制轉向通過云服務實現商業價值,尋求更快的發展。在一些快速發展的業務領域,行業用戶不僅接受和使用完全作為服務交付的云模式,還將云服務資源的概念引入到自己的業務中,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商業價值。例如,依靠個人和企業不同應用不斷拓展業務的大型國有銀行,以及蘇寧等希望通過云計算系統整合上下游資源并提供標準化服務的公司,都將肩負重任。未來的行業云運營商和服務提供商。
而這一行業云化轉型趨勢,也將對面向云的服務商提出更高的要求。單一供應商要滿足企業在云計算方面的各種服務需求將變得越來越困難。不同企業之間形成良性合作的生態鏈,將為直接向用戶提供云服務的企業提供很大幫助。
在云計算模式下,IT與業務的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無論云計算如何實現,服務提供商都需要能夠深入了解客戶的應用需求,而不是簡單地實現虛擬機和自動化。建設和維護。在不同的行業,云計算的部署方式和內容會有很大的不同。對行業應用非常熟悉的,應該與更熟悉底層技術的專業行業服務商和廠商、專業云服務商合作。為客戶提供服務也是云服務行業理想的生態系統。
在云環境下為用戶提供IT服務的過程中,IT廠商扮演著基礎設施和服務提供商的角色。區域集成商/服務商可視為綜合性云計算服務規劃者,而電信運營商不僅擁有強大的IT基礎設施(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等),而且都擁有大型數據中心,以及IT基礎設施。這些數據中心中的一些效率不高,不能 24/7 全天候滿負荷運行。電信運營商可以將這些數據中心的計算資源打包成云計算服務提供給終端用戶。可以說,電信運營商是最具潛力的云服務提供商。一般來說,在整個云服務過程中,第三方合作伙伴一般都是云計算服務的提供者,但他們的角色并不相同?!翱梢赃@樣想:IT廠商是基石,集成商/服務商是紐帶,電信運營商是業務的催化劑?!?華勝天說陸志宏。
此外,傳統IT渠道仍有機會成為新興云產業鏈的一環,云服務的銷售也可以通過傳統IT渠道進行。錢偉介紹,在為企業提供公有云服務方面,上海智騰也搭建了自己的經銷商體系,“目前90%的業務都是通過合作伙伴完成的。而且,相比傳統的IT產品和解決方案,云的賣家服務范圍可以更廣泛?!?錢偉說,“一個是百度等傳統互聯網公司的銷售渠道,比如郵件銷售服務商,一個是傳統IT行業提供軟件外包服務的公司,第三個是專業領域。
組織/夏立成 上海藍夢創始人兼CEO,湖北IT公司副總裁,致力于為企業客戶提供IT外包網絡維護服務,幫助他們創新、迭代和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