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專訪北京優龍科技創始人兼總裁張澤軍
IT運維是目前企業IT運營的重點,也是IT部門最難掌握的管理方法。盡管各種IT運維系統在市場上一枝獨秀,但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他們迫切需要找到一種可以提高IT部門整體管理效率、提高服務質量、可以靈活定制以滿足長期需求的操作系統。維修管理系統。北京友隆科技由留美高級學者張澤軍于2003年創立,是國內最早始終專注于IT運維領域軟件研發和營銷的專業公司之一。對于 IT 運營,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案和許多成功案例。采訪中,張總談到了IT運維系統最核心的要素:統一的數據模型、非常強大的可定制性、開放性和集成性,同時也表達了對IT運維市場——未來客戶需求的看好會很棒,整個市場也會非常穩定的增長。
IT運維管理要素
IT運維管理是目前支持企業IT部門提供服務最有效的管理體系。一個好的運維系統必須具備以下要素。
首先,運維系統要統一。 IT運維管理應該是一個集成的系統,而不是一個分散的系統。作為一名IT運維經理,在每天的工作時間內,如果面對的是幾套完全不同的系統,而不是一個相對統一的管理系統it運維技術,那么他就會被限制在有限的時間內。 ,不僅要處理各種問題,還要熟悉和掌握這些不同的系統,工作效率可想而知。所謂統一管理系統,就是CMDB等共享同一個數據庫的模型。 IT部門搭建了這樣一個系統,其他系統也是基于CMDB來提供各種功能,無論是服務器管理和網絡設備管理,還是桌面管理,還有IT服務管理、人員管理等等,這些都是基于統一的數據庫CMDB,對于IT運維管理來說非常關鍵和重要。如果想讓IT運維非常高效,長期為企業帶來價值,就要努力做到運維的統一和穩定,不能頻繁更換不同的系統,所以建立一個穩固的CMDB系統非常重要。當然,只有在企業IT運維達到一定規模后,才有可能建立一套完整的CMDB,這是非常有價值的投資。
其次,它必須靈活且可定制。隨著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IT運維系統越來越多地涉及到人的因素,不僅針對被管理的對象,也不僅僅針對服務器、網絡設備、終端設備,以及各種被管理的應用。 IT運維不僅涉及到被管理的這些IT基礎設施,還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協作,以及許多人與人之間流程的整合。這是一種更復雜的運維模式,對技術架構和IT運維管理的要求更高,也將IT運維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因此,IT運維、IT服務管理和ITIL的核心部分應該能夠讓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協作過程更加全面、完善和透明。 IT運維管理系統必須特別靈活。既能滿足建設初期的需要,又能隨著組織架構和人員的變化,以及公司內部運維規章制度的變化,及時適應和調整。 在以往的傳統運維方式中,對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的管理是比較固定的,所以在建設初期和后續維護階段可以長期使用,長期不會改變而現在增加了流程,意味著被管理的對象是一個非常動態和高度可變的目標,所以對IT運維系統的架構和技術架構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要求他們能夠應對并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例如,人事制度可能會頻繁變化,人員會頻繁增加或減少,流程也會頻繁變化。隨著人員和組織系統的變化,IT運維系統也必須能夠適應這樣的變化和其他復雜的情況。因此,IT運維系統對技術架構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即靈活性和可定制性,即CMDB等各種流程和業務關系可以通過自由配置進行定制,無需編程開發。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滿足快速變化的環境要求。需要強調的是,這種靈活的定制可以通過用戶的自由來實現,而不是開發者修改程序源代碼
配置和簡單的操作。
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非常方便、非常完整、非常靈活、可配置、可定制的IT運維系統,可以滿足用戶在各個發展時期的需求。 對于這樣的系統,如果能夠滿足各個行業的需求,就需要實現非常強的可定制性;同時,對于同一個客戶,為了滿足其不斷變化的需求,還需要具有很強的可定制性。因此,只有通過簡單靈活的配置,才能實現非常強大的定制。這樣的IT運維系統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是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
第三,可集成性好的運維系統必須具有良好的可集成性,能夠將各種系統集成到一起,能夠以CMDB和面向服務架構的形式集成各種系統。集成了各種服務。它可以將服務器管理、網絡設備管理和桌面管理等管理系統整合到其中,實現它們之間的無縫信息交換。開放和融合也要做好,否則會給用戶的使用帶來很大的障礙,對推廣也有很大的限制。
IT 運營管理
這里所說的IT運維管理包括監控、IT運維管理、IT服務管理。可以使用一個術語——ITOSS。 IT 部門越來越需要這樣的 IT 運營支持系統。
新要求
IT 服務管理只是 IT 運營支持系統的一部分。事實上,IT部門的相當一部分日常管理內容并不包含在ITIL定義的流程中。 ITIL定義的主要流程包括變更管理、配置管理、規范管理、庫存管理、資產管理等標準流程。但是,IT 部門中有許多管理流程不包括在 ITIL 或 IT 服務管理定義的流程中。比如在用戶管理方面,運維一定要值班管理,這是很中國化的,但是在標準的ITIL流程中并沒有定義。還有其他的比如進入機房管理等等,這些都是IT部門每天都要經過的流程。如果這些流程不納入管理平臺,就會出現管理缺失。
如果這些流程都集成在一個統一的管理平臺下,那就不僅僅是IT服務管理的范疇了。一些如人事流程,如果也集成在這個系統平臺中,人事資源的利用會更加有效。同樣,IT 運營管理也需要覆蓋這一層。因此,IT運營支撐系統應該是IT部門所有人員、所有流程和所有管理對象的集成集成。這既是IT管理系統平臺的研發目標,也是用戶對IT運維廠商提出的新要求。
新挑戰
這樣一個完整的運營支撐系統對用戶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它將成為IT部門真正依賴的系統,并且易于實施和推廣。從管理的角度來看it運維技術,就像用好ERP可以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一樣,這套系統也可以大大提高整個IT部門的運營效率。因此,并不是很多用戶不想進行IT運維,而是很難找到合適的廠商提供這樣一個完整的平臺。國外一些知名的管理系統雖然也很齊全,但是對于國內用戶來說并不是很適合:一方面,這樣的大型系統通常都是英文的,使用起來比較困難;另一方面,這些系統定義的流程并不完整。適用于國內工藝。一旦缺少一些關鍵流程,系統就無法運行。
新模式
與傳統的IT運維系統相比,IT運營支撐系統覆蓋了IT部門的所有人員、所有流程、所有管理對象,而傳統的IT服務管理系統則不能。因此,管理更全面,對IT部門的支持更好,更有利于實施和提供優質服務。
在IT運營支撐體系的實施過程中,會與用戶進行更深入的溝通。最終目標是讓用戶在培訓后使用系統中的工具進行靈活配置。因為用戶最清楚自己的業務和自己的需求,在學會使用系統后,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輕松滿足自己的需求。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向開發者提交需求,開發者將編程結果反饋給用戶。這個過程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很容易遺漏許多需求。以及用戶當前的系統